广西民族高中

您好,欢迎访问广西民族高中!今天是 星期天 2018-11-18
学校信箱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测试栏目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测试栏目

我校亮相2022“爱上非遗”科普展

为进一步加大广西非遗传播广度,强化非遗保护传承力度,挖掘非遗技艺与现代科技相融合,共同开辟非遗焕新之路,9月15日上午,由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共青团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日报传媒集团联合主办的2022“爱上非遗”科普展在广西科技馆开幕。在“非遗进校园”展区,我校非遗传承的特色布展以及结合非遗传承带来的文创作品,吸引了不少观展者的驻足观看。

作为一所民族学校,我校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工作,积极营造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精心策划开展符合校情生情的各项具体活动,促进各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下坚实基础。

一、坚持大师引领培养非遗传承人才

我校通过建设大师工作室的方式,引进非遗大师,培养非遗传承人才;聘请非遗传承人到学校指导非遗传承工作,传授民族文化技艺。通过教研活动、校本培训及“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培养培训非遗师资。聘请非遗传承人以及当地民间艺人、歌王等到学校指导民族文化教育活动和传承民族文化技艺。如聘请武鸣县原文化馆馆长黄天恒老师为学校民间音乐教师,负责传授广西原生态民歌;聘请马山县壮族会鼓传承人黄伟杰老师为学校民族器乐老师,负责传授马山壮族会鼓的打鼓技艺;聘请武鸣县文化馆副馆长曾俊平老师为学校民间舞蹈教师,负责传授广西民间舞蹈。建立大师工作室——白耀华贝雕角雕工作室和黄春艳民族艺术工作室,培养民族技艺人才,传承民族技艺文化。

二、设置特色课程让非遗文化融入课堂

在国家课程的框架下,我校实施“313” 特色课程,即:要求每位学生会唱3首广西民歌、会跳1支广西民族舞蹈、参与3项广西民族体育运动,让非遗文化融入课堂。全校学生每人至少会唱3首广西民歌(如《壮族迎客歌》《壮族敬酒歌》《多谢了》等刘三姐山歌经典唱段等),会跳1支广西民族舞蹈(如多耶舞、竹竿舞、芦笙踩堂舞、打扁担、打榔舞等),掌握3项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如抛绣球、抢花炮、滚铁环、踢毽子、跳绳、打陀螺、踩高跷、板鞋竞技等)。学校把该课程作为推行素质教育与民族教育的重要形式,有计划、按步骤充分利用音乐课、体育课、课外活动等时间组织开展课程教学,以校园文化艺术节、校级年级文艺晚会、民族民间歌舞汇演、歌咏比赛、校运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赛等活动为契机,融入“313”特色课程的教学内容,并将其作为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极大地调动了师生的参与热情,促进了课程教学有效实施。

三、举办特色文化活动感受非遗文化魅力

我校每年通过“壮族三月三”校园民族文化活动与校园文化艺术节,展示丰富多彩的民族精品歌舞、民族风俗、民族工艺美术作品等,让全校师生实实在在地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学校以中国壮乡·武鸣“壮族三月三”歌圩暨骆越文化旅游节为契机,利用学校被自治区民宗委列为“壮族三月三”文化旅游节指定活动地点的有利条件,每年都举办“壮族三月三”校园民族文化活动。通过举行广西少数民族精品歌舞表演、广西少数民族风俗展演、山歌表演、山歌对唱(山歌擂台)、竹杠舞、抛绣球、抢花炮、舞龙表演、广西民族工艺美术作品展、民族师生画展等活动,进一步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很好地向社会各界展示了学校在传承民族文化、发展民族教育、弘扬民族团结进步方面的成果。

四、打造非遗文化基地传承民族传统技艺

我校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实训基地建设,引进贝雕、角雕、绣球、剪纸、民族蜡染扎染、陶艺、五色糯米饭等民族传统工艺,让学生通过实地参与体验,亲近非遗,传承非遗。传承民族工艺,积极推进民族工艺进校园工作。学校开设有绣球制作、民族蜡染扎染、陶器制作、五色糯米饭等民族工艺制作与体验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