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记者
编者按:搜狐网、浙江中烟工业公司和《南宁晚报》等媒体和企业最近组织开展“利群阳光助学”行动,相关媒体记者遍访贫困山村,走家串户,为寒门学子传递阳光,同时也为社会传递寒门学子克服困难发奋学习的拼搏精神,历尽了艰辛。下面是搜狐教育频道记者的一篇采访录。
飞机顺利抵达南宁的那一刻,我轻轻的松了一口气,这真的不是在做梦。奉命成为搜狐教育频道西部五省助学活动广西站的“阳光大使”,就像一个素未谋面的帅哥突然冲我“妩媚”一笑,始终让我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能够亲手促成20名广西贫困生上大学,将成为我人生经历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激动、感动、心动!
我得承认,南宁这两天的阳光格外灿烂。
本次助学活动名为“利群阳光助学”,也因此,与“阳光”结下了不少缘分。蓝天白云、绿草地、金色阳光,在美丽的南宁,我和南宁晚报的记者一起开始了2006搜狐·利群阳光广西助学活动的寻访之路……
8月9日 首站:广西民族高中 寻获“大官”
这所高中最大的特色在于它面向整个广西主要招收少数民族学生,同时,自治区民委在这个学校开设民族实验班,招收中考成绩列考生所在县前20名、家庭经济困难且品学兼优的学生:前10名的考生,三年学费全免;第11—20名的考生,免交第一学年学费。从第二学期起,凡期评成绩列年级前20名的,免交下一学期学费。另外,广西民族高中是广西唯一一所大部分学生享受政府提供的寄宿制补助的学校,每个学生每年600元。
广西民族高中的邓仕敏校长得知我们的来意后,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在他的办公室里,他自豪地告诉我们今年学校的本科上线率达到了92.5%。说到贫困生的情况,邓校长脸色渐渐凝重起来,他谈到很多学生连坐车来学校领录取通知书的钱都没有,就更别说上大学的昂贵学费了。
在一大堆成绩优异的贫困生名单中,他特别提到了名叫“农大官”的学生,这名学生635分的高分被北京科技大学录取,与第一志愿南京大学擦肩而过,让邓校长无比惋惜。他一再强调大官很有志气。大官的家乡在广西是出了名的穷,三年前,一年四季只有一双拖鞋可穿的大官以优异的成绩和坚强的性格被邓校长“一眼相中”,从此成为了广西民族高中享受三年学费全免、每年生活补贴600元的特困生之一。
邓校长拿出珍藏已久的大官写给他的信给我们看,他说每年他都要翻出这几封信看看,每次看完都忍不住眼睛泛红。在这些贫困生的心目中,圆一个大学梦,简直想都不敢想。如果搜狐·利群阳光助学活动能实现这些贫困生的大学梦,让他们有机会与其他孩子在同一片阳光下学习、生活,那该是多么美丽的一件事情!
农大官:总有一天,我要让都市成为我身后的背景
广西那坡县那隆乡政德村位于大山的深处,村里祖辈靠种田为生,过着原始落后的生活。1988年,农大官就出生在这里。没有人能想到,就是这个孩子改写了村里的历史,成为村里唯一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
大官的出生给这个贫穷的小家带来很多乐趣。但不幸总是突如其来,1994年,母亲因肝硬化突然去世,随后父亲外出打工挣钱,六岁的大官成了没有娘的孩子。早上,他总是早早起来,把家里的水缸打满;下午,他总是第一个冲出教室,奔回家打马草、喂鸡鸭……贫困时时磨砺着正在长大的他。
2003年,大官以全县第三名的中考成绩考取了广西民族中学。“这是一个转折,他基本上决定了我现在走的路。”大官说。学校的图书馆满足了他对知识的渴望,三年来,各类大小笔记共记了7本。每天晚饭后的一小时大官基本上都是在图书馆度过的。大官说,他曾站在学校大楼上,看着向远方延伸的路灯,定下决心:“总有一天,我要让都市成为我身后的背景。”
就是凭着这股子坚强的意志力,大官顺利闯过了黑色六月,考取了北京科技大学。大官说,父亲闻知喜讯后未来得及高兴就开始了新的忧虑:“钱!”现在,能借都借了,但学费还是没有筹集够。但无论怎样,大官发誓,永不放弃。“我相信,读书一定是对的。我坚信,只要肯走,就一定会有路。”
蓝慧玲:每餐只吃一两饭、一份青菜
“一两饭,一份青菜”就是蓝慧玲从初中到高中每餐的食谱。蓝慧玲说,“生活上我赶不上别人,但在学习上我从来都是强者。”
老师至今仍记得,三年前,蓝慧玲穿着一双破烂的拖鞋,拎着简单的行李,独自一人来到学校报到的场面。蓝慧玲说,面对同学们同情和嘲笑兼有的眼神,她并不在乎。“我来这里是求学,而不是比吃比穿。”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学校的伙食也成了蓝慧玲在学习上最大的障碍,别人每餐吃二两饭,一份青菜,一份肉,她只能打一两饭,一份青菜。肚子实在太饿了,蓝慧玲便喝开水充饥。
蓝慧玲说,当朋友邀她到外面改善伙食时,她从来都是婉言谢绝。蓝慧玲说必须省下每一分钱,用来买资料和必要的生活用品。每月120元是她生活的最高标准。
今年7月,当蓝慧玲用颤抖的双手接过老师递过来的录取通知书时,泪水从她脸上流了下来。泪水中除了苦涩,更多的是甜。回首往事,蓝慧玲感到多年的艰辛和努力终于换来了应有的成果。
蓝克盈——开朗乐观 名副其实的“阳光”学子
8月13日,在广西民族高中邓校长等的陪同下,我和南宁晚报记者赵金玲MM来到利群阳光学子——蓝克盈的家中,得知蓝克盈还在地里干农活时,我们一行7人顶着中午12点的烈日,赶到了蓝克盈家的玉米地。如果不是看过他家的真实景象,我简直不能相信眼前开朗阳光的蓝克盈,会是如此的贫寒。
从玉米地回到蓝克盈家里,我们与他话起了家常。问到母亲为何不在家时,蓝克盈的开朗乐观骤然消失,开始沉默。据村里的小学校长解释,我们才知道,蓝克盈的妈妈一大早就去马山县卖血去了。为了维持家里艰难的生活,为了考上大学的蓝克盈能圆自己的大学梦,这位伟大的母亲不顾自己衰弱的身体,每个月卖4次血!!!我想,不是穷到了无路可走,谁会这样跟自己“玩命”……
阳光学子蓝克盈
搜狐网记者在蓝克盈家乡的地里锄草
蓝克盈高二时,就发现母亲的身体变的特别憔悴。直到有天晚上,他发现抽屉里母亲的两本写着密密麻麻数字的献血证,他才知道,母亲为了每次献血的90元补贴,不惜申请了两本献血证,每本每个月献血2次……
这两本献血证就像两个鲜红的警示牌,时刻提醒着他要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父母,皇天不负有心人,蓝克盈终于以572分的高分考上中国石油大学,成为村里唯一一个大学生,为父母好好的争了把光。
作为长子 我要勇敢的承担家庭的经济重担
高一那年,面对巨额的学费,蓝克盈曾想个过放弃自己的学业,去东部沿海打工挣钱来减轻父母的负担,并为自己的两个弟弟创造继续上学的机会。就在他收拾行装打算去广东时,学校给他带来了福音:为他争取到了1000元的特困生补助,蓝克盈这才得以继续自己的求学路。
如今,同样的问题摆在了自己的眼前,蓝克盈一度又动摇了自己的大学梦,想早点出去挣钱以减轻父母的经济重担。“因为我是长子,我有义务孝顺我的父母,照顾好我的两个弟弟。”蓝克盈如是说。这一次,是利群阳光助学工程为他带来了福音,一次性资助5000元将使蓝克盈顺利跨入大学,开始他全新的求学生涯。
[后记]你是好样的!
从蓝克盈身上看不到一般贫困生的那股自卑,他展现在我面前的是开朗乐观、勇于进取。他酷爱打篮球,热爱运动,对生活充满了热情。一个自信、优秀,但出身贫寒的孩子,如果能因为我们“搜狐·利群阳光助学工程”而摆脱贫困的羁绊,放飞自己的梦想,那该是所有人都希望、并且乐意见到的。(搜狐网记者)
“利群阳光学子”----我校的蓝克盈、农大官、蓝慧玲等同学
年级主任李世仁、副主任陆世伟在颁发助学金大会上跟"利群阳光学子"----我校的蓝克盈、农大官、蓝慧玲等同学在一起。
(新苑剪辑)